企業質量管理部門如何管理 它的工作內容有哪些
日期:2019-07-05 19:49 / 作者:悠迪企業管理咨詢(鎮江)有限公司
一個企業所產出來的產品質量是非常重要的,因為這種結果可以直接影響到這個企業的信譽。假如企業當中的質量管理部門職責不清,這樣直接可以影響到企業的工作效率,如果職責錯位,這樣就會導致內部人員的人心不穩。那么質量管理部門內部各項工作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呢?

質量管理部門管理要點、職責和崗位設置
1、質量管理組織內部管理要點:
應有文件化的品管組織和隸屬關系;
品管內部的人員要有明確的職責分工(職位說明書);
文件化的品管權限-如原料,半成品,成品放行權等;
有培訓計劃和培訓執行記錄;
有內部獎懲制度,并與工資掛鉤;
要對產品質量數據的收集和分析,并與部門及責任人績效掛鉤。
2、質量管理部門的一般職責:
進料檢驗-原料,輔料,包裝物料等;
過程監控-人、機、料、法、環;
成品檢驗-人員,時機,依據,權限;
監視測量裝置的校準與管理;
品質保證能力-質量體系的建立和推進;
品質計劃-產品標準,作業指導書,工藝文件,記錄;
客戶投訴相關過程的管理-原因分析,就正措施,程序化;
樣品管理。
3、質量管理部門的主要崗位
原料/輔料/包裝物料驗收員(原料專員);
品管員-過程監控和監督,客戶投訴的處理與跟蹤;
質檢員-半成品、成品感官檢驗,檢測樣品取樣;
化驗員-化驗室檢測;
發貨監裝員;
體系推進和考核;
標準化管理員-官方文件的接收和處理,企業標準起草、備案,本部門第三層文件起草、修訂,計量器具管理。
4、質量部門設置及分工是什么?
質量檢驗工作:制程(生產過程)質量檢驗(IPQC),進料質量檢驗(IQC),裝配質量檢驗,出貨質量檢驗(OQC);質量體系(QS),品質工程(QE),品質保證(QA),供應商質量管理(SQA)。

質量管理部門內部各項工作的具體內容
1 進料管理:
有明確的檢驗標準;
驗收流程要清晰;
抽樣的方法需正確;
應定期對供應商進行現場評估;
定期統計供應商的所供原料的品質狀況;
供應商的產品品質發生異常應及時與其溝通;
應有明確的供應商考核辦法;
供應商連續出現質量問題應有相應的處理辦法;
供應商產品質量進行改進后要及時跟蹤;
明確規定因供應商原材料質量問題造成損失的責任承擔辦法,并在相應的合同中予以明確;
進料檢驗組人員的應有必要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素質;
進料檢驗報告要清晰,并得到合理的保存;
原材料存在輕微質量問題,而生產車間又急需用時,應有明確的特采程序,并規定特采批準人;
緊急放行應有明確的程序,并規定緊急放行批準人;
不合格的原材料要有明確的處置方式;
規定退回供應的產品應及時退回。
2 過程管理—人員
合理配備過程檢驗和監控人員;
過程檢驗和監控人員的能力和素質應符合要求;
過程檢驗和監控的力度要達到企業預防產品出現不合格品的需要;
過程產品出現不合格品如何處置要有明確的措施;
產品出現不合格時信息要及時傳遞;
產品出現不合格品原因要明確由誰來分析;
過程所運用的統計技術應滿足企業的需要;
過程檢驗和監控人員與各車間要有良好的溝通渠道,并形成產品質量是制造出來的,而不是檢驗出來的理念;
產品訂單的特殊要求要能及時傳遞到過程監控人員。

質量管理的三大紀律與八項注意
三大紀律:
第一大
管理決策重數據,信息來源要真實
質量信息的重要度不在于他統計方法是否先進,也不在于他分析的是否到位,而在于信息的來源是否可靠,如果來源不真實,質量信息報告做得再漂亮,又有什么用?如某些企業內部質量指標一路向好,而市場投訴率一路向差,其最大的原因,可能就是信息來源的不真實。
所以質量信息真實性是第一大紀律,應設置一條紅線,誰碰誰死!
第二大
質量異常速反饋,及時處理損失低
一般企業均制訂了異常反饋制度和異常反饋的指標,但一些基層質量管理圖省事,對一些不良超標不以為然,他們或認為這是個案,存僥幸心理繼續生產,或為不影響產量而自行分析解決,結果判斷錯誤貽誤時機,造成批量性返工(重工)或投訴,釀成重大質量事故。
第三大
質量讓步須評估,市場風險非兒戲
日常的檢驗試驗中,往往會發現一些不合格,而某些不合格一時又無法解決,出貨又急,一些質量管理人員往往憑經驗、依運氣,拍拍腦袋就行使了上級賦予的讓步權限,結果往往是你的一時豪氣,給企業帶來巨額的經濟和信譽的雙重損失。
八項注意
第一項
既打棒子又給棗,獎懲結合效果好
質量管理者在實際工作中,不但要指出別人的缺點還要夸獎別人的改進,不但要對犯錯者進行批評,按章處理,還要對無差錯者、發現并提出問題者進行表彰,否則只打棒子,不給甜棗,作業者的改善積極性會被你消磨殆盡的。
第二項
全員參與是根本,發動群眾很重要
質量管理是全員參與的活動,它不限于產品質量的改善,更在于工作質量的提升,只有充分的調動全員參與的積極性,才能戰勝一切的困難,保證質量。
全員參與的方式有:質量提案、質量知識/技能競賽、QCC等等。
第三項
理論學習不間斷,聯系實際方為妙
理論知識有助于指導實際工作,可以促使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的提高,是指導實際工作的有力武器,但是如果理論知識脫離實際情況,那么理論就只是停留在頭腦中的理論。
所以作為質量管理者,一年不看幾本書,你的質量管理理念會分分鐘落伍的,但只看書也是不行的,將學到的理論及時地應用到實踐中,才能有自己獨到的認識和見解,才能提升管理水平并獲得成功。
推薦的書目有:約翰 米勒的《QBQ問題背后的問題》、菲利浦 克勞士比的《質量免費》、秦邦福的《質量總監成長記》等。
第四項
質量工具有很多,會用善用才可靠
先進的質量工具有不少,也給了我們必要的實施方法,但我們必須了解質量工具使用的真正意義,明白使用這些工具的方法和具體用途,在適當的質量管理環節使用適用的質量工具,才能讓質量工具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。
有人說起質量工具,滿嘴不是柏拉圖、排列圖,就是FMEA和PPAP,實際管理中卻是問題不斷、改善乏力~~質量管理不需要這種紙上談兵的家伙。
第五項
糾正預防是基礎,會做預測價更高
有些基層質量管理,每天捧著茶杯等問題,一有問題立處理,滅火水平不一般,但問題處理過后又拿起茶杯去晃蕩,等著再次的問題發生。
結果,糊涂老板以為他能干,聰明老板讓他滾蛋!
其實,當問題發生后第一時間進行糾正沒錯,但在糾正的同時要想辦法防止同類問題再發生(糾正措施),并能舉一反三,避免類似問題在其他產線、產品上發生(預防措施),這樣,才是合格的質量管理;
那么,什么是高水平的質量管理呢,真正的高手除上述要求之外,還要會根據理論、經驗和現場觀察,以及統計數據,預測可能會發生的問題,并加以提前控制,這才是真正的高手!--------可點擊老方此前的一篇文字《不會預測的質量經理不是好經理》。
第六項
材料降本增利潤,充分驗證不可拋
企業沒有不搞COST DOWN的,而搞降本最有可能的就是會影響產品品質,曾經CRT時代,某企業與供應商聯合降本,通過對原料降檔,將產品用高頻變壓器(俗稱高壓包)的價格降了一元錢。
做了20臺成品的可靠性驗證沒有問題,就大批量生產,結果幾萬臺成品投放市場后出現批量性的高壓包短路,結果是采購省了幾萬元,售后損失了幾百萬。
所以,降本不能降品質,降本材料必須要得到充分的驗證,急功近利則會得不償失!
第七項
質量成本要控制,不足過剩都錯了?
質量成本包括直接質量成本和間接質量成本。直接質量成本是指在產品的制造和銷售過程中所發生的質量成本,一般由內部故障成本、外部故障成本、鑒定成本和預防成本四個部分組成。
企業要發展,不得不注重質量成本,如果產品的質量不好,經常遭到客戶退貨投訴,那么他的成本將會很高,甚至將企業逼到絕境。好多企業衰敗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沒有客源、沒有訂單,而是因企業內部管理得不好,質量成本降不下來而無法參與市場競爭。
但品質也不是越嚴對企業越有利。相反,過分地提高產品品質將造成品質過剩,也同樣提高生產成本。
第八項
質量保證靠體系,PDCA不可少?
ISO9001標準是世界上許多經濟發達國家質量管理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,具有通用性和指導性。依據ISO9001標準建立的質量管理體系,可以促進組織質量管理的改進和完善,從系統上保障工作質量和產品質量。
PDCA循環作為質量管理體系運轉的基本方法,其實施需要搜集大量數據資料,并綜合運用各種管理技術和方法。質量管理活動的全部過程,就是質量計劃的制訂和組織實施,并不斷檢查、處置和改進的過程。
綜上所述,在上文給大家介紹了質量管理部門內部各項工作的具體內容。假如我們的企業產品生產過程當中已經做到了,有策劃,有實施,有檢查,有處置,從此以后都這樣,那么這個生產過程是受控的,當然產品的品質就有了保障。